c
發表日期:2023/7/4 9:30:06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為更好推動我省鑄造和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對裝備制造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按照《關于轉發﹤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關于推動鑄造和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相關工作要求,我廳牽頭起草了《關于推動我省鑄造和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有關單位和個人可以在2023年7月9日前提出修改意見。意見可郵寄紙質材料至南京市北京西路16號蘇興大廈省工信廳裝備工業處,或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郵箱:444043705@qq.com。(單位意見請發送蓋章掃描件)。
聯系人:韓靜。電話:025-69652741。
感謝您的參與和支持!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023年6月30日
關于推動我省鑄造和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
各設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局:
鑄造和鍛壓是裝備制造業不可或缺的工藝環節,是高端裝備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關乎裝備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為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關于推動鑄造和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通裝﹝2023﹞40號)文件精神,更好推動我省鑄造和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對裝備制造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以推動鑄造和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保障裝備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為根本,著力提高鑄造和鍛壓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引導行業規范發展,促進生產方式智能化綠色化變革,提升行業質量效率, 增強產業鏈競爭力,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省提供堅實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我省鑄造和鍛壓行業總體水平進一步提高,保障裝備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能力明顯增強。產業布局與生產要素更加協同,建成5個左右具有示范效應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智改數轉效應凸顯,打造10家左右智能制造示范車間、示范工廠;綠色制造水平提升,鑄造行業顆粒物污染排放量較2020年減少30%以上,年鑄造廢砂再生循環利用達到300萬噸以上,噸鍛件能源消耗較2020年減少5%,培育20家左右綠色工廠。
二、 任務
(一)堅持創新驅動,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加快突破行業急需的先進基礎工藝和裝備、基礎材料、基礎軟件等,補齊產業鏈短板。引導企業開展工藝技術創新攻關, 提升精密組芯造型、殼型鑄造、消失模/V法鑄造,輕合金高壓/擠壓/差壓/低壓/半固態/調壓鑄造、硅溶膠熔模鑄造、短流程鑄造,復雜異型結構旋壓、高速精密多工位鍛造、冷熱徑向鍛造、沖鍛復合近凈成形、精密鍛造等先進工藝與裝備。在鑄造和鍛壓領域培育和認定一批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爭創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鼓勵各地建設一批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試驗驗證等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材料、工藝等數據庫,開展工藝數據分析和優化服務。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科研院所整合創新資源,布局建設研究機構,提升共性技術供給能力。
(二)強化企業責任,提升綠色發展水平。
推進綠色方式貫穿生產全流程,開發綠色原輔材料、推廣綠色工藝,積極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園區。推動企業依法披露環境信息,接受社會監督。積極開展清潔生產,做好節能監察執法、節能診斷服務工作,深入挖掘節能潛力。鼓勵企業采用 節能工藝和設備,推進廢舊資源循環再生與利用。企業應依法申領排污許可證,嚴格持證排污、按證排污并按排污許可證規定落實自行監測、臺賬記錄、執行報告、信息公開等要求。企業要嚴格執行《鑄造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39726-2020)及地方標準,加強無組織排放控制,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限期完成設施升級改造,不具備改造條件及改造后仍不能達標的,依法依規關停退出。
(三)推進智改數轉,提升企業質量效益。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金屬熱加工全過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支持企業利用數字化技術改造傳統工藝裝備及生產線,引導 企業開展遠程監測、故障診斷、預測性維護、產品質量控制等服務,加強數值模擬仿真、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工藝優化中的應用,加快推動企業上云,推進行業工藝革新、裝備升級、管理優化和生產過程智能化,實現質量追溯和質量改進,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強化鑄造和鍛壓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鼓勵企業開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評估,梳理遴選一批智能制造優秀場景、示范車間、示范工廠、工業互聯網、5G工廠等,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服務機構。
(四)培育 企業,打造特色產業集群。
推動企業深耕細分領域,加強 化、差異化發展,在鑄造和鍛壓行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 企業。引導企業建立品牌發展戰略,提升品牌形象和影響力。鼓勵各地圍繞產業布局培育鑄造和鍛壓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推進集群規?;?、集約化發展。強化鑄造和鍛壓工藝與裝備制造業協同布局,引導具備條件的企業入園進區集聚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配套能力,構建布局合理、錯位互補、供需聯動、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引導集群間錯位、差異化發展,推動與裝備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互聯和協同響應。完善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試驗驗證、3D打印服務、倉儲物流、固廢處理、人才培訓、融資等產業集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五)堅持規范發展,推進產業結構優化。
嚴格執行節能、環保、質量、安全技術等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政策,依法依規淘汰工藝裝備落后、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生產安全無保障的落后產能。加快存量項目升級改造,引導企業合理選擇低污染、低能耗、經濟 的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提升行業競爭能力。積極推動高端項目建設,新建、改擴建項目單位產品的能耗、物耗、水耗、資源綜合利用和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標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嚴格審批新建、改擴建項目,確保項目備案、環評、排污許可、安評、節能審查等手續清晰、完備,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要求。嚴格落實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制度,堅決遏制不符合要求的項目盲目發展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防止產能盲目擴張,切實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嚴格區分鍛壓行業和鋼鐵行業生產工藝特征特點,避免鍛壓配套的煉鋼判定為鋼鐵冶煉生產,也嚴禁以鑄造和鍛壓名義違規新增鋼鐵產能、違規生產鋼坯鋼錠鋼材及上市銷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實施。各地各部門要貫徹落實二十屆 財經委員會 議精神,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要加強統籌協調,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解決好影響鑄造和鍛壓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各類問題;增強責任意識,主動擔當作為,強化分類指導,不搞“一刀切”,切實保障裝備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二)營造良好環境。注重需求引導和標準 ,推動企業規范健康發展。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和行業自律要求,認真履行環保、安全等責任,避免無序惡意競爭,維護行業平穩運行。
(三)建立長效機制。廣泛宣傳經驗做法,強化違法違規行為負面警示,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形成良好 環境。加強 人才培養和從業員工培訓。行業組織要加強指導和服務,及時收集反映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政策建議。
本意見自印發之日起30日后實施,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原《江蘇省鑄造產能置換管理暫行辦法》(蘇工信規﹝2020﹞3號)同步廢止。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
2023年6月30日